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哲学简论

    宇宙观,一是婆罗门,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梵天而来,是的转化,是从一种总因转变出纷纭万象,谓之“转变说”;一是六师,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多种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的,亦即多种分子以不同的...,这是佛教全部理论的出发点。当时印度社会习惯于从常、乐、、净四个方面来考查人生。一般人认为,人生并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,而是值得满足的,人的寿命是有常的,人在满足各种欲望时是快乐的,人享有一定程度的自...

    徐文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664608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三教关系论与人间佛教

    衰毁,主张复本还源,甚至彻底的虚无主义,这种倾向实质上是“恶取空”;其二为本观,即恶取不空,将“无”执为实有,人经过修持返归此永恒的本体性,...行果,以实行所说的人生佛教的原理”。佛教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对民族心理、世界人类心理的了解基础上,只有这样,“才能够把人心中所流行的活的佛教显扬出来”e。现在世界人心...

    许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0651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

      (五)中道   这是超越有无(空)、一异、苦乐、爱憎等二边之极端、偏执,而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。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场和基本特色。释迦牟尼反对婆罗门教的说,在理论上提出“此有...不同宗教的交往和会遇日益频繁。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会遇,一方面是有助于彼此的对谈、交流、沟通、了解、尊重、关怀,一方面是某些极端基本教义派的宗教狂热,唯神圣,唯我独尊,排斥“异端&rdquo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36523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佛教于汉代传人中国

    灵魂的存在,但又坚持轮回转世说,这就出现了谁来充当轮回的主体的问题。佛教传人中国之后,一开始就强调灵魂的存在,以之作为因果报应的主体,存之说成了佛教的根本理论,并与神灭论进行了长期的辩论,精神不灭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理论特色,也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创建。  印度佛教既主张三世轮回,又不承认灵魂,许多人认为这是自相矛盾。其实不然,佛教反对外道的灵魂()说,坚持众生无我,就是为了使轮回得以成立。因为无我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465235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的九个重点问题

    信息。  此外,阿赖耶识还担任着生命延续的载体。在生命流转过程中,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,阿赖耶识正是扮演这一角色。按照唯物论之说,人死如灯灭。按照一般宗教理论,则须安立灵魂或,由此造业、受报。...脱离。认为,对于一个宗派的学习,不仅要重视它的“见”,更应结合“行”。以下所谈的九个问题,不少是以往在弘扬唯识中忽略的,如菩提心、菩萨戒、瑜伽止观等。对于这些问题,将结合近几年对佛法的思考向大家进行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3665358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二)

    众生,随善恶业,死此生彼,受果  报。  又有执“实”“”常见论者,则说“无所作者”,“免受报”等法,简言之,即佛陀为随顺众生根机,而说“有”,或说“无”。玄义同处云:  大圣观人心而为说法,...至谛品偈云:因缘所生法,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,恍然大悟,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,而此因缘,有不定有,空不定空,空有不二,名为中道,师既一依释论,是知远承龙树也。  据此文义,慧文应是三论,或四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365540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

    有个真实,否则业果中断,生死轮回就无法建立。所以经部学者,在一味蕴与根边蕴的和合上,说有胜义补特伽罗,无非要在刹那生灭的诸行中,解决那从前生转到后世的一个重大问题。如将它与外道所说的看成是一样,...思想,但论到轮回的主体,彼此却有著很大的差距。奥义书所说的轮回,是从主体的实出发的,就是有个实有的自我,在生死中转来转去,以构成生命的不息奔放。当它从前生到现世,由现生到后世,就好像一个人,时而从这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365947.html
  • 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

    说”来反对婆罗门教关于有万能的造物主(大梵天)和不死的精神主体()的理论,强调“轮回”与“解脱”完全是自身的“业报”而不体现任何神意。“无我说”成为佛教区别于各种“外道”的主要标志之一。但坚持“...意义的绝对否定,也没有否定此生此世自我存在的价值以回向的倾向,有的只是对人的生活的肯定。荀子的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”固然体现出“人定胜天”的信心,董仲舒的“人副天数”、“天人感应”又何尝不是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866317.html
  • 桂月集(2)

    。从数论派的“有论”的之间的关系解放出来。佛陀由于“无我论”的立场,而认为实体、永恒、整体及普遍性都是不真实的,都是主观思维的形式(依分别而有L而没有实在性。认为一切法如幻如化,如说:“一切有为...普度众生的理想,把个人放在众生之中,从而引导人们转而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安祥,以至真、至美、至善之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  佛家“无常”、“苦”、‘“空”者,为人法之门,常乐净者,为证法之效。儒家之进德修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867170.html
  • 《唯识学种子理论探析》

    若不能变为芽,那就不成为种子了。此遮大众部等立无为缘起,正量部立长时四相,又外道以自性等为诸法因,大乘一师以真如为诸法因。《成唯识论》云:   谓体才生,无间必灭,有胜功力,方名种子。此遮常法,常...说,习气有三种:一名言习气,二执习气,三有支习气。   (1)名言习气者:亦名等流习气,谓有漏无漏三性七识缘名言所熏种子。等流,是所生果名;习气,是能生因名。等者相似义,即此种子与果性同。流者流类义...

    理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5767417.html